(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化学与材料实验室低碳能源材料组高祥虎研究员团队,通过热诱导相分离技术制备了一种具有3D多孔结构的介电/聚合物复合薄膜材料,实现了具有优异光谱选择性的辐射制冷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以“Polymer composites with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and dielectric particles for efficient daytime subambient radiative cooling”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上。 时至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家用空调上亿台,商业空调120多万台,空调能耗占全国耗电量的15%,在夏季用电的高峰期,空调用电量甚至能够达到城镇总用电量的40%。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研究开发制冷降温的新方法、新技术,乃至研究新的清洁能源材料与节能降碳技术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传统降温方法(如空调系统等)能源消耗大,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显著提升,严重阻碍“双碳”目标的实现。辐射制冷作为一种零能耗、零污染的制冷技术,为可持续碳中和提供了新的机会。该技术利用宽光谱选择性精准调控,通过针对性优化光学结构满足多场景制冷需求,最终实现可持续无源制冷目标。
研究发现的复合薄膜材料内部具有随机分散的氧化铝粒子和分层无序的微纳孔隙,合理的层次结构和功能成分有效提高了材料的光谱性能(太阳辐射波段反射率98.26%、大气窗口波段发射率97.56%)。在夏季日间太阳直射下,可实现低于环境温度~9.1°C的降温效果和~87.2 W/m2的冷却功率。在微观光学机理方面,基于Mie散射理论建立模型对介电粒子及材料-空气界面电场分布进行仿真模拟。
除此之外,该材料还在防冰融化的测试中展现出优异的降温效果。在~760 W/m2的太阳辐照度下照射2个小时,具有复合材料遮盖的冰块状态没有明显变化,与自然状态相比,该方法能使冰融化速率降低四倍。同时,该复合材料还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自清洁性能。经过30多天的紫外照射,该复合材料仍保持优异的光学性能。
该3D多孔介电/聚合物复合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光谱选择性、机械强度、耐候性,结构简单,易于制备等优点,在辐射制冷的规模化生产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促进“碳中和”中展现出广阔前景。同时,该项工作得到了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和兰州化物所“十四五”规划重大突破项目的支持。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X 关闭
2021年北向资金流入超4300亿元 外资热情拥抱中国资产
尽管面临疫情反复等多重不利因素,外资在2...北交所董事长徐明:北交所成立以来股票平均上涨98.9%
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徐明8日表示,北交所...宁吉喆:2021年中国GDP将连续第二年超百万亿元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黄金消费市场渐回暖 “古法金”饰品获年轻消费者青睐
2022世界珠宝发展大会正在海口举行。8日在...观察:中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开通之“时”与“势”
杭台高铁首趟列车即将发车。张煜欢摄1月8...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十四五”起步之年良好开局
中国生态环境部7日在北京召开2022年全国...人社部发布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发布了《...云南永善佛滩顺河梯级电站全面推进建设
日前,云南省永善县顺河村举行了佛滩顺河...中老铁路的背后 “税务专车”一路同行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仅需...杭州拉开了推动共同富裕变革的扎实探索 擦亮共享发展成果的底色
2021年,杭州拉开了推动共同富裕变革性实践的扎实探索。一年多来,...Copyright © 2015-2022 青年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